专业编码:1305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 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译的基本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3.掌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与国家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水平一级测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至两项与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掌握服装与服饰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
2.掌握服装学科的设计创作方法,具备独立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实践及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相关的表现方法,如:专业手绘、软件操作、服装工艺与制作等,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熟悉服装与服饰相关的各种材料,并具备相应的材料应用能力;
5.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中的过程、程序,具备从事相关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较好的了解本专业的现状,能够洞察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具备流行时装设计、服装制版、民族服装及服饰研发的基本能力;
2.较为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相应服装与服饰的设计、开发流程,可以独立或配合团队展开服装与服饰系统性开发设计工作的能力;
3.通过实际项目的运行、操作,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
4.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完成服装与服饰产品研发的辅助设计及专业设计周边工作,具备较强的行业适应能力和融合能力;
5.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诉求,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6.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剪裁、中西方服装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四、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学时与学分构成表
1.总学时/总学分:3148/184.5;课内学时/课内学分:2476/147
2.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
类别 |
公共能力培养课程 |
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
发展能力培养课程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小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学时数 |
990 |
654 |
106 |
(230) |
1266 |
208 |
684 |
374 |
892 |
112 |
712 |
68 |
比例(%) |
31.5 |
20.8 |
3.4 |
7.3 |
41.6 |
6.8 |
22.6 |
12.3 |
29.3 |
3.7 |
23.4 |
2.2 |
学分数 |
58 |
38 |
6.2 |
13.5 |
74 |
12 |
40 |
22 |
52.5 |
6.6 |
41.9 |
4 |
比例(%) |
31.1 |
20.5 |
3.4 |
7.2 |
40 |
7 |
21.5 |
11.8 |
27.4 |
3.2 |
22 |
2.2 |
总学时 |
3148 |
课内
教学 |
2476 |
理论教学 |
974 |
实验实训 |
1502 |
综合实践 |
672 |
总学分 |
185 |
课内
教学 |
147 |
理论教学 |
56.5 |
实验实训 |
87.2 |
综合实践 |
39.5 |
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 |
67.7 |
实验实训学时占总学时(%) |
48.9 |
综合实践
学时占总
学时(%) |
21.3 |
实验实训学时占课内学时(%) |
48 |
实践教学学分
占总学分 (%) |
48 |
六、四年课程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
课内
教学 |
入学
毕业
教育 |
考
试 |
课程
设计 |
学年
论文 |
专业
见习 |
专业
实习 |
思想政
治理论
课实践 |
劳
动 |
军事
理论
与训练 |
毕业
论文
(设计) |
机
动 |
小
计 |
一 |
14 |
0.5 |
1.5 |
|
|
|
|
√ |
|
2 |
|
0 |
18 |
二 |
17 |
|
1.5 |
|
|
2 |
|
√ |
1 |
|
|
0.5 |
20 |
三 |
17 |
|
1.5 |
|
|
|
|
√ |
1 |
|
|
0.5 |
20 |
四 |
17 |
|
1.5 |
1 |
|
|
|
√ |
|
|
|
1.5 |
20 |
五 |
17 |
|
1.5 |
1 |
|
2 |
|
|
|
|
|
1.5 |
20 |
六 |
17 |
|
1.5 |
|
|
|
|
|
|
|
|
1.5 |
20 |
七 |
|
|
1.5 |
|
|
|
|
|
|
|
|
1.5 |
20 |
八 |
/ |
0.5 |
|
|
|
|
|
|
|
|
8 |
0.5 |
17 |
合计 |
116 |
1 |
10.5 |
2 |
|
4 |
|
|
2 |
2 |
8 |
7.5 |
155 |
注: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创作等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占用上课时间。②教育类专业教育实习16周,其他专业毕业实习8周。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表
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培养目标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
合
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公共能力 |
价值
判断
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30 |
30 |
|
|
2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
16 |
16 |
|
|
|
1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68 |
68 |
|
|
|
|
4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34 |
34 |
|
|
|
|
|
2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4 |
(68) |
|
|
(68) |
√ |
√ |
√ |
√ |
|
|
|
|
|
√ |
|
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17) |
|
|
1周(17) |
|
√ |
√ |
√ |
√ |
√ |
√ |
|
|
|
√ |
价值判断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
沟通
能力 |
大学英语(一)、(二)、(三)、(四) |
15 |
240 |
240 |
|
|
4 |
6 |
3 |
2 |
|
|
|
|
√ |
|
|
中国历史与文化 |
2 |
30 |
30 |
|
|
|
2 |
|
|
|
|
|
|
|
√ |
|
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17) |
|
|
1周(17) |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沟通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心
调适
能力 |
基础体育 |
2 |
60 |
|
60 |
|
2 |
2 |
|
|
|
|
|
|
|
√ |
|
健康运动项目训练(一)、(二) |
2 |
(60) |
|
|
(60) |
|
|
√ |
√ |
|
|
|
|
|
|
√ |
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 |
2 |
(38) |
(38) |
|
|
√ |
|
|
|
√ |
|
√ |
|
|
√ |
|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 |
2 |
2周
(34) |
|
|
2周 |
√ |
|
|
|
|
|
|
|
|
√ |
|
劳动技能训练 |
2 |
2周
(34) |
|
|
2周 |
|
√ |
√ |
|
|
|
|
|
|
√ |
|
身心调适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17) |
|
|
1周(17) |
|
√ |
√ |
√ |
√ |
√ |
√ |
|
|
|
√ |
身心调适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
处理
能力 |
大学计算机(一) |
1.5 |
24 |
24 |
|
|
|
2 |
|
|
|
|
|
|
√ |
|
|
计算机操作训练(一) |
1.5 |
22 |
|
22 |
|
|
2 |
|
|
|
|
|
|
√ |
|
|
大学计算机(二) |
1.5 |
24 |
24 |
|
|
|
|
2 |
|
|
|
|
|
√ |
|
|
计算机操作训练(二) |
1.5 |
22 |
|
22 |
|
|
|
2 |
|
|
|
|
|
√ |
|
|
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选修) |
1 |
1周(17) |
|
|
1周(17)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校选课程 |
2 |
(30)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计 |
58 |
990 |
654 |
106 |
(230) |
|
|
|
|
|
|
|
|
|
|
|
注:①校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每个活动项目为1学分,每个学生应当参与2个项目,获得不少于2学分。②每个学生原则上应在每一类校级选修课程中选修2学分,共获得不少于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1门公共艺术类课程、1门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和1门自然科学类课程。③大学计算机(二)、计算机操作训练(二)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开设不同的内容。
2、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培
养目标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合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专
业
能
力 |
造型
表达
能力 |
设计素描 |
6.5 |
108 |
16 |
92 |
|
12 |
|
|
|
|
|
|
|
|
√ |
|
设计色彩 |
3.5 |
60 |
8 |
52 |
|
12 |
|
|
|
|
|
|
|
|
√ |
|
专业见习(一) |
2 |
(34) |
|
|
(34) |
|
√ |
|
|
|
|
|
|
|
√ |
|
形态构成 |
6 |
96 |
36 |
60 |
|
|
12 |
|
|
|
|
|
|
|
√ |
|
服装画技法 |
6 |
96 |
8 |
88 |
|
|
12 |
|
|
|
|
|
|
|
√ |
|
服装
与服
饰设
计
理论
研究
能力 |
中西方服装史 |
2 |
32 |
28 |
4 |
|
|
2 |
|
|
|
|
|
|
√ |
|
|
中国工艺美术史 |
2 |
32 |
28 |
4 |
|
|
2 |
|
|
|
|
|
|
√ |
|
|
五溪流域民族民间服饰艺术 |
3 |
48 |
36 |
12 |
|
|
|
|
4 |
|
|
|
|
|
√ |
|
数字
表现
能力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一) |
4 |
72 |
8 |
64 |
|
|
|
12 |
|
|
|
|
|
|
√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 |
3.5 |
60 |
8 |
52 |
|
|
|
|
|
12 |
|
|
|
|
√ |
|
材料应用及工程技术
能力 |
立体裁剪 |
3.5 |
60 |
8 |
52 |
|
|
|
|
|
4 |
|
|
|
|
√ |
|
面料塑形 |
3.5 |
60 |
8 |
52 |
|
|
|
|
12 |
|
|
|
|
|
√ |
|
服装结构设计 |
4 |
72 |
8 |
64 |
|
|
|
|
4 |
|
|
|
|
|
√ |
|
服装工艺与制作(一) |
6 |
96 |
8 |
88 |
|
|
|
|
12 |
|
|
|
|
|
√ |
|
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
专业见习(二) |
2 |
(34) |
|
|
(34) |
|
|
|
|
√ |
|
|
|
|
√ |
|
学年创作 |
2 |
(34) |
|
|
(34)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8 |
(136) |
|
|
(136)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8 |
(136) |
|
|
(136) |
|
|
|
|
|
|
|
√ |
|
√ |
|
小 计 |
75 |
1266 |
208 |
684 |
(374) |
|
|
|
|
|
|
|
|
|
|
|
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能力
类别 |
能力培养目标 |
专业方向与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
各 学 期 学 时 |
考核形式 |
|
合
计 |
理论
教学 |
实验
实训 |
综合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认证 |
发
展
能
力 |
| |